
如果要選擇死去的方式,能代替自己愛的人死去,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句話出自暮光之城里面。對啊!世上有一種東西永遠也控制的就是愛,因為有了愛,才出現(xiàn)了如此多的奇跡。
暮光之城是以愛德華和貝拉的愛情故事貫穿全文的,17歲的愛情故事。高中時代的純情,或許永遠會牽扯著內(nèi)心深處最最柔軟的悸動,愛的沒有傷害,愛的毫無保留,愛的至于只有責任,愛的不得不發(fā)狂!而當一個人類對吸血鬼說:”我愛你?!钡臅r候,這樣的愛情早已超越一切,沒有世俗的煩惱,也不用什么海誓山盟,只有對方的一個眼神就足以。這樣的愛情唯美,但還是免不了瑕疵……愛德華擁有這樣強大的力量,還是不能全力保護貝拉。
(資料圖片)
“你香甜獨特的氣息是引領我愛你的線索,但我最濃烈的愛意卻只能用死之來演繹”。這是一句甜蜜又致命的表白,愛德華的愛從來不會表達出來,但卻是摯深的愛,任何的外來物質(zhì)都無法把他們分開。而讓我震驚的東西還有很多,例如:貝拉的執(zhí)著,愛德華無盡的愛,杰克的守候,貝拉的死心塌地,愛德華的犧牲,杰克的癡情。足以讓我學到很多道理。也許我永遠也無法理解愛德華和貝拉之間的愛到底有多深。
小說里的情節(jié)一幕幕都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愛德華、貝拉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情愫,讓他們的愛情堅不可摧。以至于愛德華控制住自己想要吸貝拉的血的欲望都控制住了。第二部才讓很多暮粉流淚了,而我從來鐵石心腸的人都哭的天昏地暗,哭的原因當然是很多,為愛德華離開貝拉而哭,為愛德華想保護貝拉卻不行而哭,為貝拉的自殘而哭,為他們的愛情而哭,而我卻打心眼里的佩服貝拉,她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有做一些危險的事情,耳邊就會出現(xiàn)愛德華的聲音,于是做危險的事情,只是為了能聽到愛德華的聲音,愛到這時對方已經(jīng)融入自己的生命了,這樣的無法自拔。我看到的是貝拉的堅強,愛德華的無奈。
故事一點一點滲進了我骨子里的血液,一點,一點……
美國西雅圖時報這樣評論道:“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但《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余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
這本書展現(xiàn)的是一個中國舊社會的大時代,以新中國逐漸成長的時代背景,從國共內(nèi)戰(zhàn)到新中國成立,從大躍進到十年文化革命,余華在真實背景中戲劇性地將福貴不斷地打入生活的低谷,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fā)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fā)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余華將那個時代的悲劇投射在福貴家中作為縮影,從地主階級的云端墜入貧苦家庭的泥沼,福貴經(jīng)歷的變故一件又一件,送走的至親,在這個名叫《活著》的故事里一個又一個地死去。但就是在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中,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多偉大,而在于雖承受著巨大的磨難而依然選擇活著。
當那個紈绔子弟敗完家產(chǎn)后,父親替其還完債后便一命嗚呼,或許對父親而言,這是一種對兒子的無言的斗爭,最終是以死亡為代價。當衣衫襤褸的福貴不得不為了生存向地主低頭;當福貴被強行拉去充軍;當他身處戰(zhàn)亂搶奪資源時;當經(jīng)歷全國饑荒,為了生存而爭奪糧食時,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讀者表明:這就是斗爭和生存。
在這樣一個連讀者都要壓抑著內(nèi)心、不敢讓自己大口喘氣的環(huán)境里,更能體現(xiàn)出人的本性。風水先生因認識家珍放過了福貴一家,最終老孫家遭了秧,福貴一邊是覺得“災禍是我們推給他的”,一邊嘴上說著“是災禍找到了他”來寬慰自己;有慶對羊的感情讓他求著父親福貴不要*給宰羊人,父親前面答應的好好的,轉(zhuǎn)身便當做兒戲忘記承諾;為了有慶上學,鳳霞曾被家人狠心送人,最后卻又是福貴說“就是全家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有慶的善良,讓他愿意為縣長夫人獻血,然而這樣的善良和積極卻在醫(yī)療條件簡陋、醫(yī)護意識差的醫(yī)院終結(jié),他的善良成為了斷送他生命的殘忍,又是何其可悲?
我以為巨著的題目是值得人讀完書以后找到深思方向的一個關鍵之處。本書中,“活著”是作者始終想要探究的事情?;钪囊饬x到底是什么?到底是為什么而活?
當余華用平靜的敘述方式來講述人物的生離死別時,都是用平鋪直敘的寫法,沒有抒情的成分在內(nèi),但卻讓每一個讀者都為之揪心,每一個人物的離去在書中都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在讀者的心湖中央投擲下一塊巨大的石頭,漾起層層漣漪,揚起朵朵浪花,令人感慨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當生活的重壓將身邊人一個個地帶走。當不幸的人生終究在苦根的死亡后沒有任何可以牽掛的血脈,當身無長物只有*下一頭老牛的錢的時候,福貴終究在順從世界的過程中活了下來。與愛情、親情、信仰等情感無關,活著,只為了活著,在沒有任何牽掛的時候,也為了自己一人活著。所以這意義到底是什么呢?我只覺得讓人口中含有苦澀,心中含有悲戚,腦中凌亂不堪。
我不敢說“懂”,只敢揣測,這或許是對生命的另一種敬畏?珍惜當下的時光,無論是好是壞都不放棄對活著的追求,不屈服也不順從地度過,直到有一天死神親自降臨,才能將自己的生命帶走。
但我又覺得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與文章中間形成的鮮明對比,分明是在告訴讀者,即便是了無牽掛,也可以與自己作伴;即便是生活實苦,也好過含恨離世。“你千萬別糊涂,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蹦憧茨莻€老人多可愛啊,命運安排他一個人活著,他便一個人孤獨而不屈地活著,即活著,是不需要意義的。
最后再來說說自己偶有所得:《活著》是一部中篇小說,但幾乎每個人都提到了死亡,除了那個趕著牛的老人,在送別所有熟悉的人以后,與同名的老牛相伴,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我以為的《活著》是摸索透生命無意義的本性后 明白生活的意義便是從殘忍的戲劇化中找到自己并為自己賦予意義 它或許在為“垮掉的一代”豎起一座燈塔只有在未知的甚至是苦難的活著中才能找到前行的意義 只有在冷酷的歷史的變遷中活著才能塑造出自己。余華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我認為那是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的特寫,積極著,樂觀著,又無奈著,我曾經(jīng)為此和朋友討論過生命本身到底有沒有意義,但最終我覺得沒有,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中文版自序: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韓文版自序: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日文版自序: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麥田新版自序: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于此,我覺得看書前的自序無用,只有看完之后覺得讀了自序才能對書中理解更進一層。
看書時的每一次想法你都會與上次的想法相比更加深入,甚至可以推翻原來的觀點,反復推敲是個有意思的事情。盡管書中內(nèi)容總是復雜,卻總是有很多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因為如果是本好書那它一定便有屬于自己的靈魂。
標簽:
標簽: